News - 2017112301 - Air Conditioning Survey: 30% respondents woken up in “too cold” room

環保觸覺為本地環保機構,長期關注現代都市環保問題。過去曾多次進行都市個人及機構浪費冷氣的科學調查及報告,推動香港社會減少耗電及碳排放。本會過往亦多次進行針對不同交通工具、公共場所例如商場的冷氣研究。為配合今年度「無冷氣夜2017」活動,本會今年8月於港九新界五處人流較多的地點進行街頭問卷訪問,研究市民於家中使用冷氣的習慣。

是次調查共收集507位市民的意見,主要調查他們於家居冷氣環境下的衣著習慣和睡眠情況、使用冷氣的頻率和時間、以及探討市民使用冷氣背後的原因和考慮因素等。

背景

2016年,香港人消耗在空調的電力達140億度,釋放出超過82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如香港欲舒緩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降低耗電量及明智地節省冷氣使用十分重要。

本港市民於夏季之中經常處於冷氣環境,不論辦公室、學校、公共交通、消閒娛樂等大部份場所均為冷氣空間,可是公眾地方的溫度未必能夠讓市民隨自己所需而調較。去年,本會就商場的冷氣溫度進行街頭訪問及量度調查,發現仍有商場冷氣溫度偏低,室內外的巨大溫差影響著市民的健康及舒適之餘,更導致能源浪費。

相反,市民在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體感和需要而使用和調較冷氣。市民是否真正善用冷氣以改善睡眠質素、有否明智地使用冷氣,抑或是過度依賴和濫用,均是本調查關注以及有所著墨的地方。同時本會希望透過調查結果,喚起市民對冷氣使用的關注。

調查方法

2017年8月,本會職員及義工於港九新界五處地點進行街頭問卷訪問。進行的地點包括中環、旺角、屯門、沙田和大埔。共收集到507份有效問卷。各項結果及圖表可按此下載

結果分析

共有507份有效回應,對象為一般香港市民,問卷為13條簡單問題:

  1. (Q1) 超過90%受訪者表示因為天氣太熱而開冷氣;近30%受訪者希望提升睡眠質素;約10%受訪者指用冷氣機抽濕。市民可以考慮以抽濕機代替冷氣機抽濕。
  2. (Q2) 近半受訪者表示不開冷氣的主因為電費太貴;有超過25%受訪者會以減少碳排放為由不開冷氣;共有近25%受訪者會因身體因素如:皮膚乾燥、呼吸道敏感等理由而選擇不開冷氣。
  3. (Q3) 近半數受訪者會把空調溫度調節至較合適的24℃-26℃,近40%受訪者會將溫度調節至22℃-24℃。
  4. (Q4) 七至八月為冷氣使用的高峰期,約有90%受訪者均會在七至八月使用空調。
  5. (Q5) 夏季有73.6%受訪者每日均會使用空調。
  6. (Q6) 每日使用冷氣五至八小時的受訪者有42%,而使用九至十二小時的受訪者達到32%。
  7. (Q7+Q8+Q9) 將冷氣調較至22-24度的市民有35%曾經「凍醒」,將溫度調至24-26度的市民亦有32%曾經「凍醒」,可證市民有更加善用冷氣,提升舒適度,也可調高溫度,達至減排節能;否則根本無助提升睡眠質素。
  8. (Q10) 政府推行能源標籤多年,二零零九年強制實施空調機的能源標籤計劃。但調查結果發現超過四成市民不知道家中的冷氣為哪一級的能源標籤,政府有必要加強推廣,本會鼓勵市民,選購冷氣時應選購節能效益較高的1級能源標籤,並參考耗電量等參數。
  9. (Q11) 絕大部份市民均不會在家中沒人時長開冷氣,66%受訪者會定期清洗隔塵網,54%會以風扇輔助冷氣機以及提早關冷氣並使用餘下冷氣。可是只有13.6%市民會利用時間掣設定冷氣開關時間;使用涼蓆的市民亦只有16.1%,本會建議市民可以嘗試使用涼蓆及開風扇使室內空氣流動,代替慣性使用冷氣。
  10. (Q12+13) 本調查受訪者的性別及年齡分佈。

總結及建議

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的問題愈來愈嚴重,香港作為沿海城市絕對首當其衝。此調查希望能夠喚起市民對冷氣使用的關注,並且帶出日常生活的習慣往往影響著地球的氣候變化。

與過往同類調查比較,市民於衣著、被鋪的選擇上比以往更趨輕便,情況稍見改善。不過,鑑於超過三成受訪者都試過「凍醒」,室內的空調溫度絕對有調高的空間,否則能源只會白白浪費,亦非精明使用冷氣的方式。市民於夏季長期身處冷氣空間,可是超過四成市民仍不知道家中冷氣的能源標籤級數,能源標籤除了反映能源的使用效益,同時亦是市民所需支付電費的指標,市民於選購時應選購1級能源標籤,並且應視乎家居情況(如空間大小、居住人數等)購買最適合的節能電器。本會建議市民應該更「精明」地使用冷氣,穿著輕便的衣物,將冷氣調較至合適的溫度,並且可以多使用涼蓆、風扇及利用時間掣提早關閉冷氣,減少對冷氣的依賴。

智能燈掣專家

Our Brands